ESS 的资助者和志愿者的关爱,激励着贫困乡村儿童为实现梦想而奋斗,更为他们树立了榜样,从小关爱他人。

漠畔村学里的琴声诗韵

-ESS志愿者宋剑耕

返回上页

2008年初秋的一天,我正收拾行囊,准备翌日回国履行美国科技教育协会(ESS)的义工任务,电话铃响了。一接听,是ESS负责人乔姐的声音:老宋,劳你到了内蒙古后,再加一个点,到克什克腾旗访问一下三义小学。《黄汝斌基金会》的邵培珍女士想请你去看看那儿的音乐项目……

ESS的《音乐项目》是左大姐负责,我不了解该项目运作的情况,仅知道ESS教育扶贫理念之一是,让贫困乡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从小就接受音乐启蒙,享受抚琴弄瑟之乐。尽管我的行程已逐日逐时排定,我仍欣然受命,何况美国《黄汝斌基金会》还是ESS长期稳定的资金后盾。

三义小学地处克什克腾旗农牧交壤区,前临诨善达克沙地,背倚大兴安岭西缘,有五、六百蒙、汉学生,大部分住校。一年前该校用《黄汝斌基金会》捐助的2,000美元买了乐器,建起了民乐队。未曾想到,在四面浑黄的小村落里,农牧民的孩子们竟能奏出那么动人心弦的乐章。

三义小学校长臧瑞祥引我到民乐队排练室,24位小乐手奏一支名曲《金蛇狂舞》迎接我。看着他们稚嫩小脸,听着起伏的韵律,我心弦也似金蛇狂舞。尽管他们一会儿娴熟,一会儿又显生涩的技艺,仍阻不住我喜泪潸潸。一曲奏毕,我鼓掌击节,手都拍痛了也止不住。

臧校长说,一年前他们都是乐盲,无一人接触过乐器。是海外华人的爱心捐助才使农牧民的孩子们享受到城市孩子们的丝竹之乐。这使我感动之余更为之震惊了……俗话说,三年的胡琴如鸡叫,这群孩子一年不到就练成这水准,不是眼见,绝不敢相信。

我问学生,知道这首《金蛇狂舞》是谁编曲吗?他们无人知晓。又问,知道国歌作曲是谁吗?大家都抢答:聂耳!我便告之,《金蛇狂舞》也是聂耳作曲。他还有一首更好听的乐曲《翠湖春晓》等着你们去排练呢!

mopancun2

随后,小乐手们按乐器组别,为我演奏练习曲。瞧这位乳气盈盈的小扬琴手(1),击琴不忘微笑,还显得信心满满。看这个小键盘手(2),高原红的小脸儿多可爱啊!嗬!乐队中还有靓妹妹琵琶手(3),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我虽没听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可在她"曲终收拨当心划之际,真真地感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呆呆地陶醉着,竟忘了鼓掌。啊,还有内蒙古牧区特有的马头琴(4),她显然是蒙古族学生,不然摆不出蒙古人那种自在随意的演奏神态来。瞧瞧这个小帅哥(5),手风琴拉得呼啦啦的响!

二胡组有八把,是乐队主力。二胡本来就是"胡人"发明,如今成了中国民族乐器的代表,国内每个专业民族乐团都以二胡为最大阵仗。瞧这位蒙族首席二胡手(6),弓未动而心韵先扬,指轻颤而神思凝聚。令我着实感动了一番的是,二胡又回归于"胡人"后裔之手。

Mopancun3

为检验孩子们的乐理知识,我在黑板上写了一段儿歌简谱,让各乐部奏出来。小乐手们不为所难,个个神情自若,唯臧校长显得紧张,心里吊着什么。当所有乐部试奏完毕,他猛鼓掌,比我还兴奋,额头上的汗珠子随着掌声四溅。

我问他何故大汗淋漓,他说:苦练了大半年总算能交卷了!我了解到,臧校长为了训练出这个小乐队,四处奔走请师,亲自督练。今日里"考核"成功,当然激动万分!

一位一直少言寡语的年轻人起身说:欢迎宋老师,感谢ESS,献上一只你们江南的歌曲,名字叫"桥"。真没想到这塞上乡间有这么好的抒情男高音,也没想到他唱了一首当年我特喜欢的,上海音乐学院陆在易教授的大作。『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板缝里长藤罗,三步两桥连水巷啊,条条玉带映碧波……』面对浩瀚的浑善达克荒漠,听着吴越水乡之曲,那是何样的享受啊!一曲唱罢,我忙问他师出何人何地。

年轻人似乎不好意思了,臧校长介绍说,他去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专修声乐,是我找来担任音乐课教师,三义小学民乐队艺术指导兼指挥。他现在还只是代课老师,教育局没给乡村小学安排音乐教员编制,他的工资还是我校自筹发放的。

我听了这番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中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体现在各个方面。50年前我在北京上小学时,全市哪个小学没有音乐老师?为什么到了今天,农村的完全小学还不给音乐教师编制?难道农村的孩子就没有权利,或是说,没有城市孩子的"福份"接受音乐启蒙吗?

我想,2,000美元真不算多,用这钱买一批乐器,捐助哪一个缺音少乐的乡村小学都不难。可这批乐器只有到了像臧校长这样有敬业精神、有热情的人手里,才能结出累累硕果!曾听主管ESS音乐项目的左大姐讲过,有个受惠音乐项目的小学,将捐助款购置了一批锣、鼓、钹等响器,成立了乐队。村里凡有红白喜事,逢年过节,都把这个乐队拉出来,叮哩哐啷,咚锵咚锵一番,图个热闹。孩子们挺乐的,可过后还有啥呢?

离开了民乐队排练室,臧校长又引我去参观语文教学,恭谦地说给提提意见。我随他走进了书声朗朗的四年级的语文课堂。

正赶上"读经"课。学生们一口气为我朗诵了《笠翁对韵》中的六个篇章。听着那抑扬顿错的童声,瞧着那摇头晃脑的神态,真感到点儿影视剧中的私塾气氛。可旁边站着的分明不是皓首含颚,右持戒尺,左托水烟袋的私塾老先生,竟是足蹬高跟,唇染寇丹的美女(7)!

Mopancun4

《笠翁对韵》集纳了古典文学中的著名对偶句。臧校长要我试试学生们的对句水平,当我在黑板上刚写到'白日依山','尽'字还没落笔,忽听得背后齐声喊出:黄河入海流!看来这太简单了。于是又写了上联'星垂平野阔',转过身来等了一会儿,正想着这可能是难为了四年级小学生了,但见一个小女孩起身走上台来,稳稳地写下'江入大荒流'。我当时感动得只是鼓掌,忘了给她拍张照片。

闻讯前来的县教育局杨局长,ESS区、旗联络人老范和小姜等这时也来到小学,课堂一下子涌进这么多"官人",学生们不但不拘谨,反倒"人来疯",气氛更加活跃。杨局长写了一上联'春花落叶年年有'。臧校长满面红光,鼓励学生上台来应对。

因上联通俗,孩子们竟纷纷上台,争先恐后地答写(8)。当十几个孩子答写完,"私塾先生"要大家点评,学生们几乎人人举手,争着发言。孩子点评有误,引来同学一阵笑声,自己也羞红了脸。瞧他那不好意思的样子!天真极了(9)。"私塾先生"也笑了,可那不是笑话自己弟子"出丑"的滑稽相,那是因在客人面前上了一堂生动的读经课而高兴。

我真正体会到中国近年的读经课不是在"复古复儒",而是在复兴汉语之语言艺术。

Mopancun5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