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助中国乡村教育》各项目的捐款中,90%用于项目资助对象,余下 10%(或更少)用于落实项目的行政费用。

《乡村青少年助学金》 与志愿者

返回《助学金》主页

ESS《乡村青少年助学金》项目十多年来,不仅帮助了许多当年濒临辍学的贫苦农家孩子们,使他们得以继续学业,还带动了中国国内志愿者的积极参与。

其中一位志愿者是张鹿冰同学,她是上海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毕业生。2008年的暑期,她与同学赴云南参加支教工作,在西畴县甄选了15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一学生,并帮助他们寻找资助。她先与ESS取得联系,又得到她就读的学院同意与ESS合作,成功为这 15名学生找到资助者。其中9名学生现在已是大学生,并获得 ESS 助学金的帮助,继续接受大学教育。

2012年3月,张鹿冰、王涛、顾训培等三名志愿者来到位于昆明呈贡大学城的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和昆明医学院三所国家第一批重点本科学府,探访朱文波、林林、候少成、王国韬、杨恩丹等五名学生。他们自高中开始就获得ESS资助,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国家重点大学。张鹿冰还记得四年前的那个夏天,在文山壮族自治州西畴县的山村里家访时,见到这些孩子们的情景。而如今,他们已经不再是初三时的那几个沉默、羞涩的孩子,而是朝气蓬勃的新一代大学生了。

妈妈早逝,爸爸残疾的女孩朱文波,在家访时哭了,因为奶奶浑身疼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了,依然不愿去医院。医院离村子很远,奶奶舍不得车钱和药钱,自己也不知得的是什么病,总想着在家挨挨说不定会好。这个看起来要比同龄人更成熟的女孩说,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改善家里的生活,帮助村里人致富。四年后,在云南师范大学学习的朱文波,已经是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一名高材生。身材娇小的文波一头齐耳短发,交谈间始终让人感受到她的热情、干练和谦虚。她告诉来访的志愿者,自己的理想依然没有改变,现在的她还是喜爱选修管理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她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领导自己的团队。

初三时年级总分排名第一的林林,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爱打篮球的腼腆的男生。他家住高寒地区,父母都是身带重病、无劳动能力的农民。志愿者们都记得当年的林林拿着篮球在学校球场上,依依不舍地看着他们远去的情景。林林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大学里勤工俭学,送水、收集废塑料瓶、做兼职,在积累社会经验的同时给自己挣生活费。在他宿舍的书桌上,贴着他为激励自己摘抄的哈佛大学校训,以及每天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林林特别努力地学习英语和演讲,在学院里的演讲比赛中,他把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的演讲词演绎的惟妙惟肖。他说,自己将来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有国际化视野的经济学家和慈善家,不辜负所有帮助过他的人对他的期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朱文波和林林的同龄人当中,从小学毕业后能坚持到完成高中学习的学生不足20%。许多女孩子过早地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男孩子们则纷纷跟随长辈外出打工挣钱。第一次帮助这15名孩子申请ESS《乡村青少年助学金》的时候,张鹿冰等志愿者只希望孩子们求学的步伐不要因为经济原因中断了。看到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每一位志愿者心中都有着难以名状的激动,感受到这些从乡村小路走出來的孩子们,身上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动力,一种以家乡和家庭的幸福为己任,义无反顾地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这是城里的孩子们身上几乎见不到的。他们无比热爱学习,但不是单纯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生活俭朴、经济拮据,却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ESS《乡村青少年助学金》带给这些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学费的资助和生活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它延续着孩子们自己、家人甚至一个乡村的梦想。也许,这几个孩子将来未必能够成为声名显赫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然而,他们曾经怀着改变自己的亲人命运的理想倾尽全力地奋斗过,努力过;他们坚信,只要心怀理想,踏实进取,就会得到亲人、朋友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援助;他们会将这种信念传达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和下一代,激励更多人用知识改变命运!

这也是每一位爱心资助人、在ESS工作的义工、还有中国国内的志愿者们最大的心愿吧!

返回《助学金》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