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同胞对教育工作的执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返回《2011基础教育研讨会》主页

 

河南郑州2011年《海内外基础教育研讨会》学习体会交流

发  言  稿

肖敏  泸州市特殊学校

尊敬的乔博士、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非常荣幸代表特殊教育组在此发言,交流学习的感受。

三天的研讨会精彩纷呈,我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教育改革的讯息:张力主任的《基础教育宏观形势和政策要点》讲座,让我们无比振奋的看见了特殊教育自第四次全教会以来所呈现的新的发展契机和光明的未来。我们学校目前启动的搬迁新建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此感受特别真切。许德宝教授《经典阅读与表达能力》告诉我们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意义,靳洪刚教授《学习理论及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我们反思,什么样的策略才是符合孩子学习特点的,什么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中美教育比较和点评》让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教育。

洪兰教授三天的讲座《大脑与学习》、《大脑与个性》、《大脑与品格》讲座,以心理实验的例证来谈孩子的教育问题,让人惊讶,且心悦诚服。"没有不可教的孩子"、"特殊孩子的训练是以千次万次为单位的",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到特殊教育注定是成倍的付出,注定是无言的艰辛,而这样的艰辛付出一定是有意义的;"哪里跌倒,换个地方爬起来","大脑有可塑性,它的神经回路是可以改变的",让我们看到了补偿孩子缺陷技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更加明晰发展孩子优势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正是我们特殊教育所担负的特殊的职责。还有"紧张的时候无法学习,一定要有安全感"、"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缺失"……这些精炼的总结,都充满了对教育的深刻启示。

下面主要谈谈特殊教育组的学习体会:

这次河南郑州举行的海内外基础教育研讨会,已经是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第四十七届在国内举办的研讨会了,但在分组研讨中,第一次设立了特殊教育专题,这缘起于2010年哈尔滨研讨会中,我和同事雁南在培训调查中建议举办校长精进组、科学组、学前教育组的同时,也举办特殊教育组的研讨。

我们深知这是有些过分的请求,但我们确实太需要后续的专业培训了。我们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年轻的特殊教育学校,建校仅20年,教师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虽然在各级各类的教师或学生技能竞赛中也获得了许多佳绩,但我们深深的知道,我们的教育还有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常常非常的困惑,我们迫切的需要了解特殊教育的理论和信息,以指导我们改进教学。

去年10月乔博士一行曾到我们学校调研,告诉我们将尽力举办特殊教育培训,今年四月底乔博士告诉我:"如我所答应你们的,今年请到了林宝贵教授和錡宝香教授来讲课。"此消息让我们非常振奋,也非常感动,我们感怀ESS给予特殊教育这份特别的关爱,并深深的感激二位教授百忙之中来为我们授课。这三天的特殊教育课程,让我们有许多收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们全面而真实的了解了台湾特殊教育的沿革和现状,让我们对国内特殊教育的发展大趋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的发展产生了一些理性思考。

在我们心里,曾把台湾的特殊教育想象成天堂一般美好,我们觉得台湾的特殊教育非常人性化,台湾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很受尊敬。这三天下午,林宝贵教授向我们详尽的介绍了台湾的盲、聋、智障教育的发展及概况,让我们看到了台湾特殊教育一百多年的发展沿革,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改革逐渐完善的漫长的曲折的过程,其间几代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和付出,这让我们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明白了自己所担负的责任。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台湾的特殊教育布局是在调查全台湾特殊教育需要人群的基础上来设立的,办多少特校,办哪个专业方向的特校,完全顺应残疾孩子的教育需求。台湾现有3所盲校,3所聋校,17所培智学校,接纳智障孩子的学校最多,这与调查结论是一致的。

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截止2012年,我们泸州市共四县三区都将有独立的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但各个学校都是以聋教育为重点,还有3所学校根本不招收智障学生。粗略计算一下,全市能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智障孩子不到100人。还有更多的重度智障学生及脑瘫、自闭症孩子无法进入特校学习,一方面是学校硬件、设备无法满足他们的教育及康复训练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编制及教师专业技能也无法胜任这部分孩子的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回去后,会向学校领导建议培养和接收智障教育方向的专业教师,逐步的扩大智障专业开班数和招生数,尽可能让多一些的智障孩子能到学校来就读。

这次培训还让我们对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些认识,随着随班就读的推进,我们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会不断的有一些变化。因此在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时,我们会逐步的从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过渡到除了提升教学能力之外,适时的引导老师们选择一个方向培养至少一项专长,如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

二、林宝贵和錡宝香教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教育训练策略,可借鉴的资料,及特殊教育情怀的典范。

参会前我们提出想了解聋生心理辅导的策略,因为我们做了几年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感觉难有突破。林宝贵教授专门为此写了一份讲义并作讲解,准备这堂课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其中包括做调查,讲义概括了聋人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她不是按自己的主观印象来概括的,而是调查了许多已经工作的聋人,以及聋人学生,让他们写出自己心理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非常准确,也非常详尽。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她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参考书目就有31本,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提出了27条指导策略。我们看了这些策略都非常佩服,觉得既细致,又适用。

錡宝香教授介绍的自闭症孩子的教育策略,如结构化教学策略、应用行为分析策略、社会性故事策略、社交技巧训练策略、图卡沟通策略等,都是第一次听到,仿佛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让我们觉得原来自闭症孩子的训练并不是束手无策的。

林宝贵教授此行带了厚厚几大摞特殊教育方面的书籍,有台湾课程大纲、有沟通训练、语言训练的教材、还有教学范例及光盘……大概有二三十公斤。

手捧这些书籍的时候,我们觉得沉甸甸的。我们感受到了这些书的厚重,感受到它们的分量。我们眼前总是浮现这样的场景:一位73岁的长者,她很瘦弱、头发微白,她为我们搜集这批书,几乎放满了她的行李……她的心里该会有多少的期许?我想,我们不能辜负这份深切的期待。

林宝贵教授18岁开始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至今已有55年,她在特殊教育学校为孩子们上过课,和朋友一起举办了儿童发展中心,后来做大学教授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到现在依旧在为特殊教育奔忙。我们课余聊天时说:"一生用心做好一件事,这样的人生,真的也很美。"是啊,我们看见了她们在特殊教育事业中的执着和坚守,渐渐沉静,渐渐升华,举手投足之间都彰显着人性之美,这种美深深的打动了我。

对此我们想说:我们的教育永不可能完美,但我们愿意做出,尽最大可能的改善!

三、这次培训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重新定义一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身上所担负的责任。

前不久在特教论坛上看见一则令人心碎的新闻《溺死双胞胎脑瘫儿童慈母受审》,忍不住落泪了,我的眼前立即出现了那些被婉拒的带着自己的脑瘫或自闭症孩子来求学的家长失望的神情。于是我们也开始做一些指导家长的工作,比如做家长的调查针对性的开展一些集体心理辅导的讲座、陶老师和市残联合作到各县区开展脑瘫儿童家长培训、老师们轮流到康乐家园给成年的智障人上课……林教授为我们提供了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的资料,回去后我们会结合课题研究工作,着手编制《智障学生基本适应能力训练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特殊教育承载着残疾孩子及家庭的希望,我们任重而道远。只要能够为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们义不容辞。

在这次学习中,当看见教授们温暖谦和的笑容时,当听到田家炳先生为了扶持国内的教育而卖掉房子租房居住时,当握着乔博士的手聆听她轻言细语的叮咛时……我们学校的几名老师流下了眼泪。这绝不是矫情,也不是脆弱。这眼泪饱含着我们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也饱含着我们的决心和信念。

正如乔博士所说的,她说:"不要把教书育人仅仅当做工作,而要把它当做你生命的一部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我想:笃信教育,潜心教学,把残疾孩子教育成人,成才,将会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最后,再次代表特殊教育组的学员,代表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向ESS、向所有关心帮助特殊教育,关爱扶持残疾孩子的人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真诚邀请大家到飘香的酒城泸州做客,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一生幸福!

 

请点击本页左边《2011基础教育研讨会》链接细目,继续往下了解本项目。

返回上页